2015-11-12 11:45:01 公務員考試網 http://www.scnjyc.com/ 文章來源: 環(huán)球時報
“雙11”天貓的銷售額創(chuàng)下912億人民幣的新紀錄,大大超過去年的571億。這或許是中國經濟今年有標志性意義漲幅最大的一個數據,在全世界它也很炫。盡管這個數據所代表的東西未必那么實在,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,但它還是從不同角度給不同的人留下深刻印象。它預示了未來空間的巨大和深遠難測。
中國網民編了個英文縮寫詞:BAT,代表了百度、阿里巴巴和騰訊三大互聯網公司。當下中國多數年輕人每一天的生活大概都離不開它們。大家每天要發(fā)微信,上網搜索、購物,還有很多人出門用“滴滴出行”,吃飯叫“百度外賣”,或者參加已歸了百度的“糯米”。
在民營企業(yè)中還有一家有廣泛社會影響,它就是萬達。買得起萬達房子的年輕人不多,但大中城市里的無數年輕人都去過萬達影城,萬達地產還在大多數中國大中城市里留下地標性建筑群。
中國的“兩桶油”以及國家級的鐵路、電力公司等的規(guī)模都要更大,但它們對年輕人的影響卻要小得多,有些或許是因為它們“不接地氣”,還有一些原因是它們的名譽已被負面標簽化。
不能不說BAT等民營企業(yè)巨頭展現了更明顯的時代活力,它們崛起于新時期市民社會,不僅創(chuàng)造了成功的商業(yè)模式,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“密切聯系群眾”,參與了互聯網時代的價值構建。它們?yōu)榻洕母锬酥辽鐣脑焯峁┝诵迈r動力。
今天人們依然習慣把這些民企巨頭看成“體制外力量”,但這種涇渭之分或許需要逐漸淡化,并最終予以打破。
如果著名民企與大型國企的競爭力之差保持當前狀態(tài)的話,前者逐漸擴大用武之地,在更多領域超越后者是可以預期的。如果中國“體制”的含義也一直保持眼下的理解,那么它實際規(guī)模和影響力就將慢慢被稀釋,最終形成體制內和體制外彼此難以兼容的二元世界。
“體制”是中國一個既清楚又模糊的概念,但趨勢應當是越來越模糊。首先,原有的一些邊界的確在被超越,比如“雙11”受到官方及官方所控制資源的大力支持。第二,“體制”的概念本來就有些高高在上,它不是官方的正式表述,卻被廣泛使用,它包含了人們對中國國家性質的一些誤解。
中共對國家的領導不能理解為是把“體制”作為離圓心最近的內環(huán),逐漸向外擴散。民企及社會性力量也應被當作國家的“親兒子”,我們通常所理解的“體制”對這些力量應是開放的,真正包容它們,從而形成“體制”對國家主要力量大體上的全覆蓋。
單就國企和民企來說,應當切實創(chuàng)造更有利于它們公平競爭的環(huán)境。民企應擁有對國家優(yōu)質資源更多的介入權,國企應在用人機制方面向民企靠近。國家政治制度的必要影響應向雙方都有投射,雙方應朝著同等權利以及同等義務的平等競爭機制逐漸過渡。
國企和民企都不應是享受資源或管理特權的“特區(qū)”,它們都應是中國法律的認真遵守者。如果說未來“體制”這個詞仍可以長期使用的話,那么它的所指應當是自愿忠誠中國憲法的社會廣大群體。它與“編制”無關,也與吃不吃“財政飯”無關。誰對國家貢獻大,誰是遵守法律的優(yōu)秀示范者,誰就應是“體制”的模范成員。
這樣一來,中國的體制就會充滿活力,生生不息。全社會對憲法的忠誠就會更充分地激發(fā)出來,國家的經濟發(fā)展和政治定力就能更緊密地結合起來。這實際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改革。
相關內容推薦:
10萬+
閱讀量150w+
粉絲1000+
點贊數